近年來廠方提供的產品技術參數中,環境溫度的表述有所不同,有40 ℃、55 ℃、60 ℃、65 ℃等。筆者在夏季 炎熱時曾經做過溫度測試實驗:在晴天氣溫為37 ℃時,對柱上補償箱測溫,箱體金屬殼體溫度可達59 ℃,箱體內空氣溫度可達45 ℃,箱體內固定件溫度可達48 ℃。顯然環境溫度參數為40 ℃的裝置不能滿足要求,環境溫度為55 ℃的裝置裕度不夠。由于裝置中受溫度影響 靈敏的元件是電子電路元器件,而作為工業用的電子器件工作溫度一般為25~75 ℃,所以在充分考慮環境溫度并留有一定裕度的原則下,裝置溫度參數以60 ℃及以上較適宜。
根據提高功率因數需要確定補償容量方式,經分析計算后,在35kv和110kv配電站分別安裝了兩套容量分別為900kva和 1000 kva的無功補償裝置,采用功率因數-電壓綜合控制方式來提高系統電壓水平。投運后,兩站功率因數均達到0.91以上,補償效果明顯。對我們安裝無功補償裝置電容器及實際運行中的安全問題加以說明,以提高大家對電容器安全使用的關注。
在供電系統中,由于感性電力負荷的存在,使得系統的自然功率因數較低,如不采用人工補償,以提高系統功率因數,將造成如下不良影響:(1)降低了發電機的輸出功率,當發電機需提高無功輸出,低于額定功率因數運行時,將使發電機有功輸出降低。(2)降低了變電、輸電設施的供電能力。(3)設備及線路損耗增加。(4)功率因數愈低,還會使線路及變壓器的電壓降增大。如果是沖擊性無功負載,還會使電網產生劇烈波動,使得用電設備的運行條件惡化,以及供電質量嚴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