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電網輸出的功率包括兩部分:一是有功功率:直接消耗電能,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熱能、化學能或聲能,利用這些能作功,這部分功率稱為有功功率;二是無功功率:不消耗電能,只是把電能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這種能作為電氣設備能夠作功的必備條件,并且,這種能是在電網中與電能進行周期性轉換,這部分功率稱為無功功率(如電磁元件建立磁場占用的電能,電容器建立電場所占的電能)。
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同步調相機→開關投切固定電容→靜止無功補償器(SVC)→靜止無功發生器SVG(STATCOM)的幾個不同階段,目前國內以靜止無功補償器(SVC)為主。根據結構原理的不同,SVC技術又分為:自飽和電抗器型(SSR)、晶閘管相控電抗器型(TCR)、晶閘管投切電容器型(TSC)、高阻抗變壓器型(TCT)和勵磁控制的電抗器型(AR)。
過補償既不經濟也不合理,當系統負載性質轉換為容性時,在功率因數超過1以后,反而降低。而且在超過l的同時也可能引起電路電流諧振。以上兩種補償方式顯然都不可取。補償的基本原則就是必須采用欠補償方式,補償后的功率因數則要求小于1,并且盡量接近1。為了防止諧振,一般將上限確定在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