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補償無功功率,經常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同步電動機超前運行,一種是采用電容器補償。同步電動機價格貴,操作控制復雜,本身損耗也較大,不僅采用小容量同步電動機不經濟,即使容量較大而且長期連續運行的同步電動機也正為異步電動機加電容器補償所代替,同時操作工人往往擔心同步電動機超前運行會增加維修工作量,經常將設計中的超前運行同步電動機作滯后運行,喪失了采用同步電動機的優點。因此,除上述工藝條件適當者外,不宜選用同步電動機。當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當采用同步電動機作為無功補償裝置確實合理時,也可采用同步電動機作為無功補償裝置。
影響功率因數的主要因素:首先,我們知道功率因數的產性主要是因為交流電力設備在其運行過程中除了有功功率消耗之外還需要無功功率。當有功功率p恒定時,如果無功功率q減小,功率因數可以增加。在極端情況下,當Q為零時,其功率因數為1。因此,改善功率因數問題的實質是降低電氣設備的無功需求。
控制器選用問題:1、控制器靈敏度一定要高,否則控制器靈敏度低,無功補償中該投時不投,不該投的誤投,該切的不切,不該切的誤切。2、要抗諧波,有諧波電壓就會產生畸變,控制器不能正常的工作;還可能導致功率因數計算偏差較大。3、門限要寬,門限窄控制器調節不到需要的要求。4、要有編碼輸出,否則就不可能良好的適應現在的用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