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廠方提供的產品技術參數中,環境溫度的表述有所不同,有40 ℃、55 ℃、60 ℃、65 ℃等。筆者在夏季 炎熱時曾經做過溫度測試實驗:在晴天氣溫為37 ℃時,對柱上補償箱測溫,箱體金屬殼體溫度可達59 ℃,箱體內空氣溫度可達45 ℃,箱體內固定件溫度可達48 ℃。顯然環境溫度參數為40 ℃的裝置不能滿足要求,環境溫度為55 ℃的裝置裕度不夠。由于裝置中受溫度影響 靈敏的元件是電子電路元器件,而作為工業用的電子器件工作溫度一般為25~75 ℃,所以在充分考慮環境溫度并留有一定裕度的原則下,裝置溫度參數以60 ℃及以上較適宜。
當控制指令撤消時,觸發脈沖隨即消失,晶閘管零電流自然關斷。關斷后的電容器電壓為線路電壓交流峰值,必須由放電電阻盡快放電,以備電容器再次投入。元器件可以選單項晶閘管反并聯或是雙向晶閘管,也可選適合容性負載的固態接觸器,這樣可以省去過零觸發的脈沖電路,從而簡化線路,元件的耐壓及電流要合理選擇,散熱器及冷卻方式也要考慮周全。
而要想提升整個電網系統的運行效率和運輸能力,提升電力系統運行中的抗干擾性,必須有效控制高壓網和低壓網的運行效率。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電力自動化技術改革.上下工夫,即在電氣自動化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這樣方可減少電網在電力中的損耗,進而提高電網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