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補償和靜態補償的主要區別是補償的速度動態的很快,國標要求在2秒以內跟上負載的變化,國外標準則更高,要求20mS,就是要在一個周波內跟上負載變化,這樣,負載需要無功的時候,馬上就補償。不過動態的價格超貴!靜態的比較慢,國標修改以后已經比原來的快了很多,但是還是在15秒以上,就是說,負載變化后,至少要等15秒以后,靜態補償才開始動作。但是靜態的成熟可靠,價格低廉。介于動態與靜態之間的,是快速補償,反應速度為2~10秒。
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反映出現在電網系統是處于不穩定狀態的,這就使得我們要不斷地對電力系統中的無功補償裝置進行開發研究,使之能夠穩定安全被運行。一、無功功率補償技術的原理以其作用在整個電網系統對用戶進行電力輸送的過程里面,電網所需承擔的電功率可以被分為兩種:一是有功功率,二是無功功率。
欠補償:補償的電容電流要求小于被抵消的電感電流。補償后仍存在一定數量的感性無功電流,令cosφ小于1但接近1。全補償:按照感性實際負荷電流配置電容器,IC=IL將感性電流用容性電流全部抵消掉,令cosφ等于1。過補償:大量投入電容器,在全部抵消掉電感電流后,還剩余一部分電容電流,此時原感性負載轉化為容性負荷性質。功率因數cosφ仍然小于1。